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装备指南 > 正文

周末观展指南 《中国摄影》出品

类别:装备指南 日期:2017-6-21 10:42:36 人气: 来源:

  2016年10月,意大利著名摄影师卢卡·坎比高图第一次来到中国,他游走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并将沿途的风景通过镜头一一记录。在他的镜头下,一帧帧景象寂静无声,你鲜少看见活生生的人或者生物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呈现,即使有,也只是在很深远的,融入在自然和城市风光之中,就像是经典的中国绘画一般,有着幽深的意境。

  在他的镜头下,你会看到寂静的城市,单栋或者建筑群,街道,桥梁,十字口和霓虹灯下的城市剪影;你会看到安静的乡村,河流,山谷,城墙以及明媚或昏暗的天光下消失于远方的风景。而这些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地标,彭勃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以及远去的农业时代的记忆。

  为纪念马格南图片社成立70周年,负责巴黎地铁系统运营的巴黎大众运输公司(RATP)将包括Saint-Michel(4号线)、Saint-Denis Porte de Paris(13号线)和Gare de Lyon(14号线座地铁站作为展场,以“城市故事”(Stories of the City)为主题,展出了马格南旗下91位摄影师的174幅摄影作品。本次展览汇集了马格南的摄影师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记录下的城市之景,其中,既有摄影师在城市影像中的投射,也有对于街道景观和市民生活场面的捕捉,更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城市的瞬间“表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正在举办美国艺术家易斯·劳勒(Louise Lawler)在纽约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展览将全面回顾劳勒40年来的创作。展览题为“为何是现在的图像”(Why Pictures Now),其名字来源于劳勒创作于1982年的一幅黑白图像:一只火柴盒斜靠在烟灰缸中,暗指了当时的电影与广告美学。

  易斯·劳勒与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谢里·莱文(Sherrie Levine)等艺术家同属于所谓的“图像的一代”(Pictures generation),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起关注。她最为有名的系列作品拍摄的是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在藏家家中、博物馆和拍卖行展示时的场景,此举将摄影与对体制或机构的相结合,意在探寻关于当代艺术内涵以及关系的问题。

  “拱廊:当代艺术与瓦尔特·本雅明” (The Arcades: Contemporary Art and Walter Benjamin)围绕犹太学者、哲学家本雅明的遗作《拱廊计划》(The Arcades Project)展 开。《拱廊计划》是本雅明1927年至1940年间撰写但未完成的项目,他通过对巴黎拱廊街 的研究,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实质进行了隐喻和剖析,这一20世纪重要的文化文本至今影响深刻,其中包括当代艺术领域。展览将本雅明的档案材料同建筑模型和艺术作品结合在一起,以期对本雅本的结构性阐述。共有37位摄影师、影像艺术家和建筑师的作品参加展览,其中包括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和泰伦·西蒙(Taryn Simon)等。

  近年来,浙江持续有年轻摄影师和艺术家崭露头角,“浙江摄影”也已成为当下中国摄影的一个现象级话题。“浙江新摄影”由靳宏伟出品,姜纬策划,矫健担任学术顾问,展呈了5位来自浙江的当代摄影师唐咸英、李舜、陈荣辉、谭荔洁和谢桂香、内容和风格各异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色彩的突显,以及拍摄对象及其不同结构之间的呼应和补充,将特定现实所具备的特殊意义在视觉层面进行了强调——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或作为奇观;一部分向观看者表明,图像并不仅仅关乎它们自身,更需要在恰当的语境中 被充分理解;还有一部分则不断修复、再造或界定“事实”的过程中,展示多元化的。

  如雕塑般的女性面庞,如橱窗中栩栩如生的模特假人:瓦莱丽·蓓琳通过把玩图像与真实之间的张力,将这些“陈像”展现在观众面前。围绕着身体,身份,人工等主题,蓓琳运用她的技术天赋创造出了具有怪诞美感的迷人图像。本次瓦莱丽·蓓琳的摄影作品回顾展览将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5月26日-6月18日)和上海摄影艺术中心(7月2日至8月24日)展出,呈现这位世界著名摄影师从作到使用数字和叠加技术的最新作品。本次展览由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沈宸共同策划。

  瓦莱丽·蓓琳于2015年荣获世界环保摄影,并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在欧洲摄影之家和蓬皮杜中心举办了她的两个主要回顾展。她的诸多作品都被国际重要美术馆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中心、郡立美术馆等。

  提及肖全,人们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三毛,姜文,杨丽萍等等一系列名人的肖像。肖全的经典摄影系列《我们那一代》定格着无数个体生命的缩影,也投射出了他对那个广袤、丰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的时代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过不惑之年的肖全,已经倦怠一遍遍讲述他和名人的故事与相遇。那么,今日的肖全在做什么?今日的肖全又在记录着怎样的面孔?

  陈维的创作常以舞台装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现于摄影之中。近年来,他更是不断地以布景和多媒介装置结合的展出形式,将其工作延伸至现场。此次同名个展包含了艺术家近年最新创作的摄影与装置作品,他以介于虚构与真实的手法带我们重读关于城市的想象与现实。一系列关于城市建筑景象的摄影,源自艺术家正在持续的项目“新城”,这是关于对新城的想象,也是关于流变中的城市现状。艺术家通过搜集与整理,并重新规划搭建,将景物从繁复的背景中孤立出来,使事物于现实的语义中更加明晰。

  “ 看看我们!”(Heres Looking at You!)由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策划。 参展的三位(组)艺术家包括法国艺术家托马斯·苏文(Thomas Sauvin)、美 国摄影师丹尼 尔·特劳布(Daniel Traub)以及来自中国的 曾宪芳、吴永福和。“看看我们!”通过三组不同的作品系列,探索了摄影中关于 “”的主题,意图考察人们在照片中如何多样化地呈现。苏文专门回收废弃照片,这些照片反映出的寻常百姓生活勾勒了中国的一个时代;由·特劳布发起,广州街头摄影师曾宪芳和吴永福共同参与的 《小北》项目,关注的是生活在广州城中来自非洲地区的群体;青年摄影师来自中国内地,他长期拍摄与自己朝夕为伴的街区百态。展览提出了一个的问题:在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之前,我们在机镜头前是如何观看自己的?从1980年代到今天,我们观看自己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者究竟有没有改变?

  第十届杭州市民摄影节于5月17日在西湖边孤山草坪开展。作为本届摄影节的最大亮点之一,200多幅世界经典摄影名作将首次在杭州集中展出。这些作品来自27位国际顶尖摄影大师,包括尤金·阿杰、艾略特·厄威特、沃克·埃文斯、罗伯特·杜瓦诺、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弗兰克、马克·吕布、马丁·帕尔、詹姆斯·纳赫特韦等,基本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摄影流派。

  22位来自世界的艺术家作品在此次群展中展出,大致会有15位艺术家参加展览的开幕和后续的研讨会活动。其作品包括传统平面摄影作品、动态影像、行为艺术、装置、跨媒介作品等等。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刚刚完成在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一年半的摄影研究生课程。

  正因为他们有着太多不同文化的本质冲撞, 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等等 ,才有了这一次多元化、独特的摄影展览。他们通过图像、影片、装置、表演、雕塑介入人们对于摄影“再现”的认知和理解,探讨其、使用、认知及审美变化的复杂性,让大众可以直观地感受来自不同国度摄影师眼中的世界。而之前,Three-fold展览在伦敦Ugly duck画廊展出,本次展览是这个艺术团队第一次将其带入国内,带入杭州 ,旨在通过展览实现知识、想法的共享,因此本次展览对免费,大家可以在展期内观赏。

  蓝,对摄影创作者而言,它是形成图像波长最短的光,包含了太多的想象和实验。在这个展览里,我不想放置太多大家可以用看见的重庆蓝的图片。

  本次展览邀请了8名《自然生长》摄影计划里的摄影艺术实验者,在30天的创作周期里完成一个对重庆蓝的理解和表达。他们分别从记忆、市井、交通、建筑反射面等细微的一个点,发散性地呈现重庆蓝这个概念。以此来探讨重庆在当下的摄影语言和存在的价值,最后回归到自身在这个主题背景下的思考。

  在大众开始对摄影有了更多好奇心的当下,大众开始以摄影作为窗口,来思考当下这座城市和自己的关系。对这个城市正在孕育着的摄影创作者而言,这无疑有了更多的蓝色空间,也对摄影在重庆的可能性有了更多的好奇和期待。

  今天,穆斯林世界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境遇。中国西北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这里教氛围浓郁、支派众多。甘青一带,在回汉混居的大中又形成许多相对的穆斯林社区,这些穆斯林聚居区保留和延续伊斯兰严格的生活习俗和教,在新的变革时期,他们强化教礼,革新观念,并以新的观念重构身份,以对平常聚礼的空间清真寺的更甚。相比于福州、泉州等地穆斯林所建造的歇山式传统中国建筑造型的清真古寺格局而言,甘青一带的伊斯兰教正在掀起一股清真寺的新建风潮,这些教建筑迥然有别于内地的古寺,也明显区别于改建前的本地清真寺的古典中式风格,甚至因分支不同其聚礼场所也形成明显分野。近年来,经济状况的改善促使教众筹集巨资建造已明显回归阿拉伯样式的巨隆和尖顶宣礼塔,意在从歇山式的建筑所标识的中国身份中突围。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下的教境遇中,这种建筑的革新能否找到新的身份认同和共同体?

  两位艺术家分别以山和海为主题入镜,智军的作品极具地域性特征,透过老工业“工业化”山水与微观生命的重构,表现了宏大叙事语境下对工业景观中的故园追思。孙涛的作品则运用真实无修饰地手法、透过纯粹的主题性,将心中的主观之物与镜头下的客观之物,主客交融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两位艺术家均用影像的视觉语言,借由山、海的主题,映射出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城市里工业化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对和梦想的追求与向往,无时无刻不触碰着人们的神经。生活、梦想,应该如何兼得?希望在本次展览中观者能获得自己的。

  对于罗斌的《药·物》和任亚宁的《动物》系列作品来说,关于对现实的“离间”是他们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罗斌的作品中,他将原本司空见惯的中药材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利用湿版摄影技术把所见之物的“物性”抽离出来并幻化成为人们直觉以外的东西。这种创作的方式使人想到了爱德华·韦斯顿的《青椒》,但与之不同的是《药·物》系列本身更具有东方主义的神秘色彩而非单纯形式的。如果说罗斌这个系列的作品在物象本身上一直寻求一种东方式的有灵,以此为观者提供一种离间现实的。那么任亚宁的《动物》系列则更倾向于用光感表达对现实的离间。

  作为知名音乐人的张楚,其最初的摄影始于十八岁时的敦煌旅行,胶卷冲洗出来,姐姐说拍的不错。九十年代中期,他开始主动地选择摄影创作,“视觉方面的想象和构成,是一个内在的、在现实里不存在的东西。非常规的视觉会构成一些冲击,进一步表现这个冲击时,会获得不同以往经验的东西。”

  张楚的近作,通过镜头对场景的框取和编织,呈现出了多重的影像序列:的角度,灵光的偶遇,对微小事物的观照。 若还原他在拍摄时的某些情景,可以体会其作品对偶然境遇的:作者即兴的倒在了俯视的镜头下,不知是小憩还是长眠。一些炭黑色岩石上贴着闪亮的金箔,是来自其在佛窟中吸烟时的偶得。 而那一双脚的,则是因为登阿尔卑斯山那天穿了一双不合时宜的鞋,满鞋是冰水,湿透的袜子在镜头以外晾晒着。

  推荐:

  

关键词:人体摄影指南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航旅游-中航旅游,中航景点,中航旅游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