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装备指南 > 正文

2018年高校产学研总结暨合作洽谈即将开幕

类别:装备指南 日期:2018-10-24 20:52:30 人气: 来源:

  为了持续推进公司产学研合作工作,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范围,加大公司与高校的合作力度,更好地结合高校科研、人力资源优势。公司将于

  本次会议以“产学研融合·创新促发展”为主题,将通过往年合作回顾、合作项目经验分享、高校最新研究分享、合作洽谈等形式进行交流并挖掘新的合作技术领域。本次会议邀请了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大学相关教授专家,在新能源测试评价、底盘技术、轨道交通、轻量化、安全、智能车领域进行交流。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始建于1940年的重庆大学机械科自动车组。设置3个专业方向,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两江学者1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3人。汽车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2011计划”-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共建)、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是重庆大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研究。

  重大通信工程学院是双一流学科群“智慧能源”和国家2011计划“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支撑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近年,学院大力发展下属六个学科方向,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及技术发明六项,省部级十多项,作为参研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一项。

  重庆交通大学相关机构有重庆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拥有“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城市单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下设车辆工程专业(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12人。与城轨车辆相关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5人。实验室拥有全国最大吨位250吨的MTS结构实验设备, MSC-PATRAN、MSC-NASTRAN、MSC-MARC、MSC-FATIGUE等车辆结构分析软件,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MSC-ADAMS,车辆内外流CFD分析软件STAR-CD等。学校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未来车辆研究中心、亚琛工业大学车辆研究院等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现为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车辆工程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学院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试验与检测、汽车主被动安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与汽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有专任教师160余人,建有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特种装备先进设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部省级科研机构。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中国高水平汽车资助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防重大科技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3项,部省级科技励50余项。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是专职负责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机构。研究院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试验设备价值近40000万元。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相关零部件及系统、汽车新型高性能悬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及无线充电设备、车身轻量化及集成研究等。研发包括江淮iEV1至iEV6系列纯电动轿车、iEV增程式混合动力轿车、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VCU)等系列产品。

  江苏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内最早设立汽车拖拉机专业的高校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31人,副教授63人,具有博士学位105人,有海外经历者占35%。

  中心成立于2016年,隶属于大学航院流体所,现有事业编制3人,全部为高级职称,2名合同制人员。研究生12人。近三年来中心老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湍流国家重大计划项目7项,装备预研重点基金1项,发表包括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在内的SCI文章10多篇,发明专利4项。中心主要从事与空气动力学、湍流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服务工作。中心现有1.2m低湍流度风洞、槽道风洞、超算平台,可进行相关的风洞实验和CFD计算。

  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是流体力学科学研究和学术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是 1958 年在由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等创办的 “ 工程力学研究班 ” 的基础上建立的, 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和 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本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湍流、计算流体力学、航空航天流体力学、非牛顿及生物流体力学、工业及流体力学、微尺度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等。

  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1955年,其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围绕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与创新体系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等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在整车和底盘、动力和传动的产品开发先进技术方面,创新研发了一系列先进设计理论、技术方法、软件平台和重大实验装备,并全面推广应用于汽车厂商,为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2011计划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产品创新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用户体验、汽车多模态智能--人机交互测试评价、云智造服务、汽车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

  汽车智能化团队依托国家级“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大学-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汽车联合实验室”等平台,重庆大学内部学科和汽车行业资源。团队致力于汽车智能化相关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近3年承担智能汽车相关的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合作项目11项,获省部级励2次,专业技术励3次。掌握了智能驾驶相关的融合、驾驶决策和动力学控制等关键技术,具备ACC、AEB、APA、LDW等ADAS系统和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能力。

  重庆大学 “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硕士生导师;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期间曾赴中文大学网络编码研究所任研究助理、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联合培养;随后赴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曾获通信领域旗舰期刊IEEE TCOM“模范评审”,移动车载无线通信领域会议HMWC“最佳论文”。长期从事信息理论、统计理论、优化理论在无线通信、无线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近期研究兴趣包括物联网(IoT)、高可靠低延迟通信、无人机网络(UAV)等新颖课题中的通信、计算资源配置和优化问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无线通信领域旗舰期刊IEEE TWC, IEEE TCOM, IEEE TVT等录用和发表SCI期刊论文十多篇。受邀担任期刊EURASIP JWCN的客座编辑,长期担任IEEE 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技术委员和IEEE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科技进步轨道交通运输领域评审专家,科委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首席专家,单轨协会副会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为牵头负责人,和重庆轨道交通集团、中汽院等十余家企业,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联合体,成功申报了我国单轨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获批经费5594万元);并作为课题负责人,与中车重庆长客公司联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整车系统集成及应用”(课题经费1580万元)。通过协同攻关与创新,掌握了跨座式单轨装备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系统性,自主性的创新,相关研究获科技进步一、二、三等。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工学博士/博士后、中青年教师、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智能试验检测技术及装备研究。重点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耐久性试验技术与装备、整车及零部件NVH试验分析技术及装备、动力传动系统动态模拟试验技术及装备、虚拟试验技术、传动系统传动误差试验技术与装备、自动变速器及其零部件试验技术及装备、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及装备、汽车零部件智能在线检测技术及装备等研究与产业化。

  李落星教授团队目前有120余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助理教授2名,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30余名和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队伍。研究领主要域涉及整车及零部件优化设计及性能提升,铝、镁、钛等轻金属材料高温变形行为、成形过程的模拟仿真与优化理论及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等。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大学车辆结构研究所所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安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客车分会委员、美国SA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及智能乘员约束系统。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方向,开发了多种360全景和ADAS产品,包括中车的多编组360全景、长丰的带红外的360全景、福田的护栏清洗车视频系统、视频与雷达融合的矿车防撞预警系统、低速电动车防撞预警及辅助制动系统、宇通的校车车内遗留人员、宇通的校车安全带一键解锁等,开发了低成本车辆定位技术、行人与车辆通讯技术等。开发了驾驶机器人、超平承载机器人等。在智能乘员约束系统方向,开发了主动式头枕、主动预紧式安全带、集成式儿童座椅、孕妇安全带、四点式环形儿童安全带等。梦见别人剪头发正在开发新型吸气式安全气囊。

  吴景铼,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黄山青年学者。团队主要从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和系统的研究。研究团队主要包括两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一名研究员、两名副研究员、三名助理研究员。团队的研究项目包括电动汽车的单电机—两挡变速箱动力总成、双电机驱动动力总成、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盘式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团队最近在该领域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20篇(包括Applied Energy, IF 7.9; Mechanic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IF 4.37等JCR一区期刊),申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徐胜金,博士、副教授 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风洞实验室主任。中心主要从事与空气动力学、湍流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服务工作。中心现有1.2m低湍流度风洞、槽道风洞、超算平台,可进行相关的风洞实验和CFD计算。

  博士,教授,振动噪声研究所所长。江苏大学车辆NVH研究始于80年代初。1987年成立振动噪声研究所,团队形成,并成为原机械工业部振动、冲击、噪声重点学科的主体,专门从事机械振动与噪声的理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团队包括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人,和工程师4人,博士生、研究生等共三十余人。团队研究方向有车辆声品质评价与控制研究;结构声辐射与声场重构研究;车外流场与气流噪声研究;结构动态特性与低噪声设计研究;车辆进排气系统CAD研究;振动噪声特性与控制研究。

  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团队,团队较早地形成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及关键控制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匹配与控制多项技术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进步20余项,项目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中航旅游-中航旅游,中航景点,中航旅游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